当降价接近极限,买车的好时候已经来临?

博主:卓悦达人卓悦达人 2024-07-05

除了“哪些车值得买”这个永恒话题外,消费者购车还经常面临着另一个经典问题:什么时候买车最合适?

如果是在两年前,我的回答永远是: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买。不要因为新车上市而冲动消费、也无需因为厂商季节性的降价,而刻意推迟,因为想买到最适合、且不后悔的车,最关键的永远是看准自己的需求。相比市场上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在对的时机买到符合需求的车,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不过在最近两年,情况确实不大一样了,新车迭代周期大幅缩短、而车价也在不断地螺旋下跌,即便买到对的车,可能不到半年,就遇到新款的大降价或大升级。这个时候,什么时候适合买车,就成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而想说明白这一点,并不简单。

细分市场的标杆车型

价格体系已经全面崩盘

首先是价格。

此前不同阵营的品牌、不同级别的车型,都有一个大致稳定的价格预期,比如一线合资的热门A级家轿,主销价位在10-15万元之间;B级轿车和A级SUV,起步门槛最少要17、18万,主销价位则在20万元左右;豪华品牌的B级轿车和SUV,BBA的价格预期在30和40万元,二线豪华品牌则相对低3-5万元左右。

至于自主品牌,过去很长时间里的主要阵地,都在15万元以下,直到比亚迪汉、唐,以及一系列新势力品牌入场,才真正突破了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

而最近几年,经过持续的内卷高压竞争、以及数轮价格战之后,市场格局已经大不相同,以两年前的眼光看如今的中国车市,已经恍如隔世。

首先看竞争最激烈的家轿市场,大众朗逸的指导价依然保持着12万元以上的高位,但终端优惠后的门槛已经降到7万元区间,配上新的1.5T+7DCT动力总成的配置,裸车9万元就能拿下,这款车已经完全变成一台10万元内的低价轿车。

以保值著称的丰田,主销的卡罗拉也有4万元以上的优惠,1.5L自吸版门槛7万多元,双擎混动版9万元上下,所以项目包含在内,10万元预算基本就能提一台混动卡罗拉,而这在之前甚至买不到1.5L的入门版。

如今10-15万元价位,合资品牌的主力轿车,已经变成了类似大众速腾、凌渡L等A+级轿车,它们目前的门槛都10万元左右,其中速腾1.5T版优惠后的门槛仅仅11万出头,这在之前只能买到1.4T版的朗逸低配。

至于B级轿车,帕萨特已经有6、7万元的巨额优惠,主销的2.0T精英版售价14万元左右,高功率版的门槛也降到了15万元左右。

相对坚挺的丰田凯美瑞,优惠接近3万元,此前主销价基本在20万元以上的混动版,目前基本都降到了20万内,基本能买一台汉DM-i的钱,也是能直接买到混动凯美瑞的。至于途观L、RAV4、CR-V等热门的合资SUV,情况和B级轿车也都基本相同。

最后是豪华阵营,近几天比较火的消息,是宝马在终端已经出现18万元的价格,相当于优惠15万元以上,这就基本和海豹EV、极氪007甚至银河E8等自主纯电车型重合了。

而传统的燃油车领域,宝马3系、奥迪A4L乃至奔驰C级,门槛都降到20万出头,主销价位裸车价也基本不超过25万元,而在此之前,25万基本是这些车型入门版的最低门槛。

至于SUV,我们看最具代表性的奔驰GLC,目前终端优惠已经超过了10万元,价格门槛降到了30万出头,奥迪Q5L则已经跌破30万,入门版的价格甚至进入了27万区间。

以上提到的车型,都是合资阵营具有价格标杆地位的产品,其中很多车型的价格,已经和自主品牌同级车型打平,自主品牌实现油电同价、甚至电比油低之后,基本拉平了同合资品牌的定价权。

到了这个地步,如果目标就是买合资车的话,现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至于是不是最好的时机,以及如今还有没有必要买合资车,依然是个很难给出结论的问题。

中国已成全球车价洼地

近两年的价格战,给人一种车价会不断下降的感觉,但市场内卷不会没有尽头,企业的目标是盈利,如果产品价格已经跌到即便销量给力、依然亏损的状态,那么降价就走到了尽头。

和自主品牌相比的话,合资品牌在价格方面虽然已经非常接近,但细究下来,同等价位的自主车型,功能配置以及设计、用料等综合产品力,依然是要更高的,而如果自主品牌能够持续,如果销量能保住,合资品牌在目前的低价状态,也就有维持下去的潜力。

但问题是,由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内卷依然没有结束,而合资阵营的份额已经全面被自主品牌反超,且此消彼长的趋势仍在继续。

如今国内消费者放弃合资车型的原因,已经不再是价格,而是主观意愿上不断侧重于自主品牌的热门车型。在丢掉品牌溢价能力后,合资车型在动力、质感、配置、智能化上的产品力短板,会被迅速放大,到了这个阶段,即便继续降价,合资品牌也很难扭转份额的流失。

即便如此,降价也不会没有尽头。从2020年开始,中国就逐步基本上成为主流家用车价格最低的市场之一,而到了今年,除了极少数的进口豪车之外,50万元内的主流和豪华品牌车型,中国市场的售价都远低于海外各区域市场,甚至发展到了一个反常理的阶段:

在中国市场采购新车,拿到欧美等海外市场,售价将比当地生产的同款车型更低。就在今年初,就出现了德国经销商从中国进口ID.6到德国,但遭到德国大众强烈抵制的事件。

虽然ID.6在德国并没有真正上市,但是因为中国市场车价更低,而引起的反向出口,目前已经有很大的市场(此前少数车型的反向出口,主要是生产成本和车型排产的原因,由厂商主动执行),而这种国内外车价严重失衡的状态,是很难持续的。

所以,国内由自主品牌推动的价格内卷,依然还在继续,但合资厂商的降价空间,已经基本见底。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

现在是买车的好时机吗?

做完以上铺垫,再看我们的核心主题:当下是买车的好时机吗?答案:是,也不是。

单论产品力,自主品牌在各细分市场、尤其是PHEV和BEV新能源市场,依然普遍具备动力、舒适、智能、配置乃至油耗等全方面的优势,不过从单纯的满足家用需求来看,目前合资阵营在各细分市场的标杆车型,也已经具备足够完善的产品力和性价比。

如果不是对车机、智驾、设计等方面有特别突出的需求,品牌选择方面又更倾向于合资品牌的话,目前丰田、本田、大众,乃至BBA等一线合资品牌的热门车型,都是可以选择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选择一线合资大厂,因为高竞争压力下,二、三线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可预见的时间里,会存在被迫退出中国市场的风险。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消费者基本就失去了官方维修保养的渠道、以及软硬件的后续升级。

如果并不执着于合资品牌,考虑自主品牌的话,反而要更加谨慎一点,因为自主阵营的降价势能依然很强,尤其是新能源车,半年左右就会有一次大幅度的降价升级。如果确定购车的话,可以重点考虑刚刚改款不久的车型。

除此之外,合资品牌在降价的同时,也在努力弥补相对于自主品牌的产品短板,例如丰田刚刚推出的新款汉兰达,用上了8155车机芯片,操作流畅度大幅提升,且和华为合作推出了高规格的语音控制,大大缩短了和自主车型在车机智能化上的差距。

大众新的途观L Pro,也和大疆合作推出了基于纯视觉方案的智驾系统,相信不久之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会在电池、电机、车机、智驾、语音控制等等方面,借助中国企业的技术和配套,来提升整体的产品力。所以考虑合资车型的话,也可以多关注一下同中国企业合作较深入的产品。

当然,这也只是宏观层面的购车指导,细化到具体车型和客户,还要看大家自己的情况和需求。总之,如今的中国消费者,能享受最低的价格和最丰富的选择,希望这种状态能尽量保持得长久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