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早新闻|全国春运今日启动;2月9日起,中国和新加坡互免签证

博主:卓悦达人卓悦达人 2024-01-31
南财早新闻,早听早知道。

今日关注

2024年春运自今天(26日)开始至3月5日结束,共计40天,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除夕(2月9日)火票今日开售。

宏观经济

1、25日,中国和新加坡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2月9日起,双方持普通护照人员可免签入境对方国从事旅游、探亲、商务等私人事务,停留不超过30天。

2、《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强制性国标准将于6月1日实施。这是快递包装首部强制性国标准,设定了快递包装的安全底线和红线要求,明确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包装。

3、国税务总局25日消息,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2289.9亿元,其中约四分三涉及民营经济纳税人。

4、25日,国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我国新冠疫情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急性呼吸道疾病仍以流感为主,近期乙型流感的占比有所升高。

5、国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截至目前,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分别是12.3万亿元和38.3万亿元。其中,2023年分别发放了3万亿元和6.4万亿元,这两项加起来将近10万亿元。

6、国能源局:2023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61.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7、中国黄金协会: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为1089.69吨,同比增长8.78%。

投要闻

1、连日来,监管部门齐发声,推出政策利好“组合拳”提振本市场,带动A股市场反弹。1月25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三连阳,当日涨幅分别达到3.03%、2.00%,沪深300、中证500、科创50等重要指数也纷纷走强,分别上涨2.01%、2.83%和2.07%。全市场超4800只个股上涨,超百股涨停或涨超10%。沪深两市当日成交额8915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246亿。详情>>

2、近来市场积极因素正在积累,股票型ETF市场已连续7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入的状态,合计有近1064亿元金入场,多只以沪深300ETF为代表的宽基ETF产品成交量迅速放大。

3、北交所首发(IPO)市场出现新变化。2024年第一个月尚未结束,北交所当月IPO终止数已创过往单月最。截至1月25日,北交所今年以来已有10IPO企业撤回申报材料。上述10企业终止IPO的背后,共涉及8保荐机构。

4、2023年券商业绩逐渐揭开面纱。截至1月25日,已有24券商披露2023年业绩概况,其中有15净利润实现正增长,最高涨幅达710.57%。谈及业绩增长原因,投收益实现大幅增长是多券商提到的关键词。

公司动向

1、东方甄选董事长兼CEO俞敏洪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小作文”风波后,东方甄选所有主播的薪都有所调整。目前,主播的薪包含期权、基础薪。

2、软银集团回应减持阿里巴巴:关于集团内部交易的结算,软银集团、Skybridge和相关金融机构均未在市场上买卖任何阿里巴巴新股,未来也不打算这样做。

3、1月25日,国有企业存量产优化升级基金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该基金由国务院国委批准,中国国新联合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长城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400亿元。 

4、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SU7正在全国展开全面路测,一定要把品质和体验打磨到足够好的阶段,再正式上市。随着SU7上市进入倒计时,小米新零售模式从规划进入落地阶段。据悉,小米首批签约销服合作商共有14。

国际动态

1、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0.64%,纳指涨0.18%,标普500指数涨0.53%,热门科技股多数上涨,IBM涨超9%,谷歌涨超2%,AMD涨超1%,特斯拉跌超12%。

2、央视新闻:据日媒25日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计划在2024财年内分七次向海洋排放共计约54600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

3、新华社:美国联邦航空局24日晚宣布,在发现“不可接受”的质量问题后,不会同意美国波音公司增产737MAX系列客机。

南财精选

1、债市开放“大动作”:离岸市场首次确立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债券回购境外参与主体扩围  详情>>

1月2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将“债券通”北向合作项下的人民币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纳入人民币流动金安排合格抵押品名单,这是首次在离岸市场确立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同日,《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者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上述两项举措将进一步增加外投中国债券的便利性,有利于促进和提升境外机构持债意愿。

2、多省部署2024年财政工作:用好增发国债金,稳定土地收入预期  详情>>

近日,多省召开财政工作会议,对2024年财政领域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整体来看,2024年各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有望延续恢复性增长,积极财政政策会适度加力,对外释放积极信号,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财政支出方面要着力保重点,政府部门要习惯过紧日子,2024年重点支持领域包括科技创新、扩内需、民生事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