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10万级icar03两驱or四驱?轻松避坑指南
万元价差细分三大核心需求
• 10.98万两驱标准版:入门即配备15.6英寸中控屏和外放电功能,但仅支持慢充,适合已具备家用充电桩条件、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用户。
• 12.98万两驱长续航版:额外支付2万元可升级至65.69kWh电池(续航里程达501km)并配备快充功能,有效解决跨城通勤和周边游的续航焦虑。
• 13.98万元四驱长续航版:相较于同续航里程的两驱版,价格高出1万元,但增加了双电机四驱系统、8155芯片以及电动吸合尾门,精准满足以城市通勤为主、偶尔进行轻度越野的新中产用户需求。
• 16.98万元四驱顶配版:配置全面(包括座椅通风/按摩、自动泊车功能),专为「科技爱好者+越野爱好者」量身打造。

两驱代步VS四驱撒野的本质区别
• 两驱版(后置单电机):
135kW功率应对城市通勤足够,8.9秒破百,50.63kWh/65.69kWh电池对应401km/501km续航,-10℃实测续航打7.5折。
• 四驱版(前后双电机):
205kW总功率、385N·m扭矩,6.9秒破百,搭配iWD智能四驱(响应速度20ms),单轮脱困能力实测能爬30°斜坡,65.69kWh电池续航472km。
关键取舍:四驱版比同续航两驱版贵1万,续航少29km,但换来全天候通行能力。
硬派造型下的实用主义考量
• 外观硬派≠花瓶:
外挂备胎(四驱专属)提升离去角至30°,侧开电吸尾门(110°开启)方便露营取物,19英寸越野轮毂(四驱)搭配厚胎壁。
• 空间反套路:
2715mm轴距带来900mm后排腿部空间,1.8米身高乘客不顶膝;后排全平放倒后纵深1.8米,可铺双人大床;中控台贯通式凹槽能放15.6英寸笔记本。
• 内饰配置分层:
两驱版织物座椅偏硬,四驱进阶版以上升级Nappa真皮+玫瑰金饰条,方向盘加热(北方必备)仅出现在四驱中高配,座椅通风则是顶配专属。

芯片差距带来体验断层
• 两驱版(骁龙6155):
车机开机15秒,导航缩放偶发卡顿,仅支持基础语音控制(单音区识别),驾驶辅助停留在定速巡航+倒车影像。
• 四驱版(骁龙8155):
开机7秒,语音响应0.8秒,支持四音区识别(主副驾指令同步执行),四驱进阶版(15.98万)新增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顶配版独有全场景自动泊车(斜列式车位也能停)。
城市舒适与越野兜底的双重性格
• 城市通勤:
两驱版悬挂偏软,滤震舒适但急加速抬头明显;四驱版因前后轴荷50:50,转向更精准,运动模式推背感强,但19英寸轮毂带来胎噪。
• 轻度越野:
四驱版8+X全路况模式(雪地/泥地/沙地)实测有效:雪地模式防打滑,泥地模式支持「极限调头」(最小转弯半径5.3米),200mm离地间隙通过20cm深积水无压力。
买车省钱≠养车省心
• 显性配置:
两驱进阶版(11.98万)比标准版贵1万,360°全景影像+NFC钥匙+外放电(露营刚需);四驱长续航版(13.98万)性价比最高,1万元差价换四驱+8155芯片+电吸尾门。
• 隐性成本:
四驱版保险比两驱贵700元/年,轮胎更换成本高250元/条(19英寸越野胎vs18英寸普通胎),6万公里保养多花600元(四驱系统额外维护)。
选对版本等于选对生活方式
• 两驱长续航版(12.98万):
「跨城打工人」——长三角/珠三角通勤,501km续航覆盖200km单程。
• 四驱长续航版(13.98万):
「新中产玩家」——平时市区代步,周末带家人去近郊露营。
• 四驱顶配版(16.98万):
「电动越野极客」——玩过燃油越野车,追求自动泊车、座椅按摩等舒适配置。

性价比之王:13.98万四驱长续航版为何无敌?
该版本以「三维均衡」碾压同级:
• 性能均衡:205kW功率满足超车,472km续航(实际350km)覆盖90%日常场景。
• 智能均衡:8155芯片保障5年流畅度,支持未来智驾升级。
• 场景均衡:电吸尾门(实用+装X)、外放电(露营必备)、全路况模式。
九、竞品对比:在油电错位中找到生存空间
• 对比燃油硬派(坦克300城市版17.58万):
优势:电费省70%(12元/百公里vs110元)、加速快3秒、免购置税(省1.5万);劣势:重度越野续航不足。
• 对比纯电城市SUV(元PLUS ):
优势:硬派设计+四驱(元PLUS无)、离地间隙高35mm;劣势:车机流畅度稍逊(元PLUS标配8155)。
• 对比新势力(小鹏G3i ):
优势:传统车企三电可靠性,价格低9000元;劣势:智能驾驶(小鹏更成熟),品牌调性偏家用。

icar03是「真香平替」还是「伪越野」?
这台车的争议,本质是「需求优先级」的博弈:
• 支持者认为:13.98万买四驱纯电硬派,日常用电成本几乎忽略(年均省5000元油费),硬派设计+轻度越野能力。